首页 > 句子 > 精品句子

“我花了1万块,毁了孩子的未来”

“我花了1万块,毁了孩子的未来”



一个叫赵菊英的人火了。
她是谁?
自诩有着33年经验的教育专家,一位“神童”妈妈。
走红的原因,倒不是她有多厉害。
恰恰相反,她的教育方式,点燃了全网的怒火。
看了她的视频,我终于明白:
中式亲子关系,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坏的。

教育还是霸凌?

网上流传最广的,是赵菊英的家访系列视频。

家长邀请,她上门拜访,对孩子进行为期10天的教育。
怎么教育呢?
先贬低。
四川眉山某家庭,教育对象是一名初二女孩。
她的书桌上,摆放着漫画、盲盒、卡片。

赵菊英开口训斥:

“我真想一脚踢过去,这都是啥玩意,这都是垃圾书!”

最后,在她的监视下,女孩把多年珍藏扔进了垃圾桶。
(m.tAiks.com)

江苏一位男孩,用攒的零花钱买来的手办,同样被嘲讽:
“这是你爹吗?这是你妈吗?!”

接着手拿戒尺,逼迫男孩用锤子,亲手把模型砸碎。
全程,赵女士都在强调,是你自愿砸的,不要后悔。

再施加暴力。
赵女士还信奉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”。

视频中,她多次用戒尺打孩子的手心,边打边质问:

“听不听话?打几下,你就知道错在哪了。”

临走时,她会把戒尺送给家长,延续她的暴力教育。

接着道德绑架。

诸如父母赚钱多不容易,要好好学习。
长大以后,不要像父母一样,给别人洗鞋、开网约车。
好成绩,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。
最后给父母画饼。
她给所有孩子的规划,都是“上清北,进哈佛”。

为了确保目标达成,她让父母给孩子卧室装上监控。
一举一动,都在监视之下。

人格羞辱、贬低爱好、损坏孩子个人物品、责骂、体罚、监控……
这完全是借教育之名,对孩子的霸凌!
看完我只觉得可怕、窒息,对待犯人都不至于如此。
难以想象,经历这一切的孩子们,会留下怎样的人生阴影。
邀请赵菊英的家长,到底是怎么想的?

无知还是偷懒?

赵菊英家访,按期收费。

据网传,10天收费1万块,且包吃包住。

高收费的背后,是她凭借“神童妈妈”打造出来的名气。

她的儿子,宣称——
2岁认识2000多个汉字,3岁背完150本英文名著,7岁精通4国语言。
从小的理想是考哈佛,当总统。
当年,该事迹被媒体报道,赵菊英也成为教育专家。

实际上呢?
她的儿子目前就读于美国不知名学校,沉溺于娱乐。
赵菊英自己的身份,也经不起细查。
她介绍自己的不少头衔,在官网根本查不到相关信息。
还有网友扒出,她是一名失信人员。

这些花钱请她的家长,是因为不了解真相,无知吗?
我想不尽然。
他们之所以为赵菊英买单,本质上是他们观念一致——
只要是与学习无关的爱好,都应该消灭。

所以,看到女儿扔掉漫画书,妈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

“平时我都不敢扔她的。”

可以说,赵菊英的行为,都是家长默许的。

只要花一笔钱,就能把孩子拉回轨道,简直轻松合算。
多么讽刺。
家长宁愿相信一个老赖,也不愿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。
养孩子,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。
更不是花1万块钱,就能买来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。
父母在教育上的无知,会伤害孩子一生;
父母在教育上偷的懒,未来也会加倍偿还。
前人的教训,就是答案。

被推向深渊的孩子

赵菊英式的教育,会养出怎样的孩子?

或许,你可以看看曾经接受杨永信电击疗法的孩子。
前不久,谷雨实验室报道了其中一位当事人。
37岁的他,依然困在被父母送去临沂网戒中心的日子。
多年来,他持续做噩梦,梦到自己被电击。
梦里,痛苦缠身;现实,千疮百孔。
他与家人断亲,一个人租住在杭州农村,贫困拮据。
结局本不该这样。
中学,他遭受校园霸凌,逃到网络世界。
游戏中的人不会欺负他,他还通过网络赚了一笔不少的钱。
父母不理解。
看他上网就动手打、砸电脑,不管用就送去了网戒中心。
第一次被电击,他被7个人按在床上。

结束后,他出门给母亲跪下,母亲脸上浮现出笑意。
回到家,他早睡早起,给父母捏肩按脚,看起来孝顺懂事。
父母很欣慰,儿子终于变得像一个正常人。
实际上,他只是屈服于恐惧。
如果不按照中心的要求做,父母能随时把他再送进去。
他害怕再遭到那种非人待遇。
表面温驯的他,内心压抑着恐惧和怒火。
他情绪极不稳定,敏感多疑,抽烟、酗酒,储蓄挥霍一空。
与父母、亲人的关系彻底恶化,彼此拉黑,互不往来。
如今的他,活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中。

时至今日,父亲却依然觉得,是网络的虚拟世界毁掉了他。

至于送儿子去网戒中心,则是:

“实在没办法管得了他,能出点钱治好,人回到正常轨道就行。”

请赵菊英的家长,何尝不是这种想法。

那个被扔掉漫画、砸碎手办的孩子,会有怎样的命运呢?

我不敢想。

即便没有这么极端,但我想与父母的关系一定不会太亲近。
甚至说怨恨一辈子。
那是花再多的钱,也无法挽救的感情。
伤害一旦发生,就难以抹去。
赢了孩子,却失去了孩子的心,有什么意义呢?

可能有人会说,真正有问题的家长看不到这篇文章。
但书写依然有必要。
是去揭开赵菊英们的骗局,也是给所有父母一些提醒:
控制不是爱,教育孩子不是去解决孩子。
请花一点时间,靠近孩子,耐心听一听孩子的心声。
我想分享几天前,在后台收到的一个14岁女孩的留言。
她说,妈妈时常干涉她学习,动不动发脾气。
她是慢性子,每次被说只会掉眼泪,哭着回答妈妈的质问。
在升初二的那个暑假,她多次想要自尽。
面对评论区的劝慰,她礼貌感谢:“现在还是有点斗志的。”
外人的帮助,终究有限。
真正能救孩子的,是你们,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!
我们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,赵菊英们才没有市场。
我们知道如何正确地爱孩子,相互理解才能成为常态。
哪怕做不到完美,也不要被蒙骗,不要成为垃圾教育的帮凶!

相关内容

热门阅读
随机推荐